首页|母校概况|综合新闻|值年返校|校友风采|校友捐赠|校园风光|校友社群|联系我们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风采>>正文
王硕玉 铸我灵魂之处 ——访校友、日本工程院院士王硕玉
2019-05-01 18:44  

校友小传:王硕玉,日本高知工科大学教授 日本工程院院士,电气学院79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电气学院88届工学硕士

在很多场合上见过王硕玉教授,在与日本高知工科大学的校际合作签字仪式上,在校庆六十周年中外校长论坛上,在与高知工科大学大学生乒乓球赛上,在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上。作为一名校园记者,他的名字时常出现在我的采访稿中,但从未有过面对面的交谈。随着新闻事件的增多,他的名字在我的记忆里也更为深刻,形象也更为具体起来。我一直觉得,他像是个友好的使者,为我校与高知工科大学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不辞辛苦、默默无闻地在中日两地奔波着、劳碌着、幸福着……

27DA8

终有一日,以一顿午餐的形式作为我的采访,我们有了一次深入但并不完整的交流。

“蒜毫炒鸡蛋”,在餐桌上王教授第一口选择了这道菜,“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这道菜”。 吃饭地点在学校食堂。食堂是每个毕业生的怀念,那一道道菜的滋味便是青春的味道,咀嚼的便也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饺子的味道不错”他尝了一口说,

“在家里常吃饺子吗?”我问,

“常吃,饺子是我们家里最常吃的一种主食。”人虽生活在异乡,但身心里不经意处却都是对家乡、对故土的眷恋。

他说,“在四十五岁之后,感情忽然变得脆弱。”我想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人最真实、最渴望、隐藏于内心的情感会浮于表面,使人会在一瞬那间变得感动、感伤。他说他现在非常理解“叶落归根”这个词,他每年至少会回国三 次,回母校两次,每当踏上这片土地,他会觉得踏实、安稳、热血沸腾,既期待着与自己的恩师、同窗不约而遇,可又怕言语贫乏的自己做出失敬的问候,这种矛盾的心情常使他心跳加快。“沈工大是我学业的坐标原点。”这是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牵挂与深情。


王硕玉教授 1983年毕业于沈阳机电学院自动化专业;1988年获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从师于郭庆鼎教授;1993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学位。他现任日本高知工科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机械学会Fellow、日本生物医学工学会理事、日本知能情报学会评议员。34岁任副教授,36岁任博士生正导师,39岁任终身教授,49岁当选日本工程院士。他是日本机器人工学领域中第一位被评为教授的华人学者;是日本工程院中,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华人学者,是日本630名工程院院士中,第3位年轻的学者。他接受NHK等电台采访30余次,日本经济新闻采访等数十次。他用自己的勤奋、智慧、品格、贡献为华人赢得了荣誉和尊重。他长期致力于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在国内,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顾问教授,又是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常为国内高校的专业配置、学科建设提供世界的最新动向以及长期的战略性建议。

王硕玉教授主要从事医疗机器人及福祉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运动控制、智能化理论方面的课题研究。在面向世界销售的松下Panasonic的JOBA的基础研究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全方位移动型步行训机器人(俗称为“步行王”),现已应用到医院及老人公寓,构筑了距离型Fuzzy推理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智能推理领域的一支新学派。近5年,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学术论文约150篇。获日本国内学会优秀论文奖2次、获IEEE机电一体化会议优秀论文奖1次。

在成绩的背后,是王硕玉教授执著和辛苦的努力。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在追求财富,有人在追求声望,有人在追求地位,有人在追求自己对人类的贡献。王教授是后者,他将自己的事业与人类的福祉联系在一起。二十多年来,他主要从事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增进健康,二是机能恢复,三是照顾不能自理生活的老人。

谈起自己的研究方向,他说,中国马上进入老龄化社会,机器人工学对实现弱体高龄者及身体障碍者自理生活能有所贡献。他现在正着手研究的是如何使机器人帮助卧床不起的老人完成翻身动作。“翻身这个对健常者来说并非难事,但如何用机器人来实现却是未开拓的学术领域。首先必须保证安全,要从力学、机械学、人体力学、感性工学的角度进行具体的研究,要研究如何把这个动作完成得更科学,更有益于健康”。他还在着手研究一个自由移动的便池,需要的时候,便池就会自动走过来;用完了,便池自动走开。大家笑谈或许有一天我们老了,会用上王教授研制的产品。他还介绍说,他在研究一个平台,可以让下肢残疾、上肢健康的人自立地生活,使残疾人坐在一平台上可以独立完成做饭、上厕所等各种动作。

谈及中日两国教育的差异,他说,日本更重视教育。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里所有的资金使用、教师科研最终都归结为教学服务,归结为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这个主题上来。日本高校每年都会派学生去参加世界各地的学术交流会,以开阔视野,发现自己的不足。日本的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研究的能力。他说,“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一所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一所学校的口碑,是由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来决定的”。

说起中日学生的区别,他说日本的孩子大多很单纯,也不关心政治,如果问日本的首相是谁,可能一大半答不上来,如果是那个歌星、球星他们却是如数家珍。日本的学生公共道德意识很强,比如情侣们不会在公众面前过分的亲热,觉得会给别人带来不便。他介绍说日本人大多对中国人都很友好,热爱中国文化,《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日本高知工科大学的理事长冈村甫教授、校长佐久间健人教授都是中国通,对秦朝的商殃、北宋的王安石、清朝的慈禧都颇有研究。

在日本呆得久了,王教授很自然的养成日本人的礼仪与习惯,他自己拎着大大的手提包,进门时很自然地让女士先请,上车时自己坐在后面方便把前面的位置让给别人。一种谦谦君子的风度与雅致,在这种行为的细节中,不禁令人敬重。

日本高知工科大学于2002年与我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两校间的领导也多有往来。高知工科大学为我校以免除学费且提供研究费及全额奖学金的形式,培养了12名博士生,9名访问学者,今年暑假有8名学生免费去日本友好交流。高知工科大学与国内十几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但与我校来往是最为活跃、密切的。这背后都是王硕玉教授对学校的卓越贡献。他像一个纽带,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两校之间的浓厚情谊。最近听说,他将签约为我校的合约教授,每年将有一段时间工作在母校。王硕玉现任我校博士生导师,带两名博士生,他在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做着自己的最大贡献。

作为一个校友,他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他非常关注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他谈到,学校的发展在于人才,学校的未来在于青年。关于对“母校”的理解,他说,从对母校的感情和期待母校发展的角度上,他非常赞同李培根校长的那句名言:“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他欣喜于学校的发展变化,“我们这个新校区,真很了不起,在国外很少有这么大的校园,教学环境、办公条件都很好,只要老师沉下心来,不出十年一定能做出闻名于世的成果,真的希望母校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他的目光里流露出坚定与自信。

大学是每个人的怀念。如何理解定义自己的母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王教授则这样理解他的母校:“在大学期间,我们以青春期特有的多愁善感及雄心壮志,理解了人间的喜、怒、哀、乐。通过恩师的辛勤耕耘和自己的努力,使我们获得了智、情、意,使我们由一个幼稚的少年变成一名有灵魂的成年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沈阳工业大学的 “铸魂”精神精辟地描述了教育的本质、所以把自己的母校可以称做“铸我灵魂之处”。

我为有这样的校友感动和骄傲。至此,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

关闭窗口

沈阳工业大学校友办公室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辽西路111号沈阳工业大学校部219室 

电话: 0412-25497700  024-25496060     邮箱:xiaoyou@sut.edu.cn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数据管理中心